新闻纵横 媒体厦大
在人工智能专业扩招的热潮之下,如何提升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是高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近日,光明日报《教育周刊》连续刊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相关文章,引发笔者共鸣。顺应产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必然选择当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更是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在这种背景下,加强人工智能人才自主培养,无疑是推动人工智能及其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举。我国自2017年起就积极布局人工智...
2025-10-22
在浩瀚太空中,有一颗名为“海丝一号”的卫星,它由厦门大学携手天仪研究院、中国电科38所等单位联合研制,体重仅185公斤,却拥有一双能“穿云透雾”的“慧眼”,是国内首颗C波段轻小型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无论是深夜还是恶劣天气,它都能持续不断地对地面情况进行高清“拍照”,成为洞察万里海天、守护蓝色国土的“太空慧眼”。■“轻小”身躯:一体化设计打破“重量枷锁”在“海丝一号”之前,已发射的适用于海洋观测的...
2025-10-20
在厦门大学——爱奇艺电影修复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中,一支会“变魔术”的电影修复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做最后调试。在成功修复《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兵张嘎》《东方红》《李双双》等多部经典影片并获高度评价的基础之上,11月15日,又一部修复影片《黑骏马》将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重返荧屏、重获新生。影片《黑骏马》宣传海报由厦门大学井迎瑞教授和张艾弓副教授领衔的实验室,作为国内首个影视修复“产学研...
2025-11-04
10月30日,厦门大学2026届毕业生秋季综合类大型双选会暨“凤凰花开,职为你来”2025年度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在思明校区举办。校党委副书记孙理,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智勇深入会场指导就业工作,与用人单位及毕业生代表亲切交流,详细了解招聘情况与求职进展。本次招聘双选会由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商贸服务与生活消费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校友总会指导,学生工作部(处)、校友总会秘书处主办,学生就业创...
2025-11-04
10月31日上午,泉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汤孔忠带队来校交流。校长张宗益会见来宾。校党委副书记孙理参加会见。张宗益代表学校对汤孔忠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他表示,厦门大学与泉州市交流密切、往来频繁,结下了坚实深厚的情谊。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学科、人才、平台等优势,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校地、校企协同,为泉州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与泉州携手开展更深层次、更广维度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多领域合作新路...
2025-11-03
10月30日下午,第50场“月·阅·谈”学习明理活动走进厦门大学。本期活动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通过走进厦门大学博士生课堂、外国留学生课堂,开展专题学习沙龙。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高和荣,厦门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王彦龙,厦门外图集团副总经理林元添出席活动。本期活动分两个篇章进行,通过“讲、读、评、荐”四个环节展开,以导师与学生对话沙龙形式,邀请...
2025-11-03
10月26日上午,厦门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研习班(以下简称“研习班”)第一期结业式暨第二期开班式在科学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孙理出席。孙理代表学校党委向研习班第一期顺利结业、第二期开班表示热烈祝贺,并以“高擎思想旗帜勇担青春使命”为题,为学员讲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党课。孙理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闪耀着真理光芒、凝聚着实践伟力,...
2025-11-02
10月2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何报翔率民革中央调研组来校考察。当天,民革中央与厦门大学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及两岸关系研讨会举行,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会主委欧阳泽华出席,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陈星莺,厦门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荣出席并致辞。张荣表示,厦门大学与民革有着源远流长的深厚情谊,新时代以来,双方在台湾研究、智库决策、课题调研、人才...
2025-11-02
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能源学院楼内,一台台基于先进电源、负载构成的小型微电网系统悄然运转。没有隆隆作响的机房,也没有纵横交错的电缆,整个实验室的供电系统正通过一套精密的“智慧大脑”实现无缝协同。这是厦门大学能源学院郑志锋教授团队与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先进储能技术集成设施创新平台,运行一年来,这座以智能管理系统为核心的“能源方舟”,以多项突破性技术重新定义分布式智能电力系统的安全与效率。储能技术集成设施创新平台。...
2025-09-26
“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今年就可以打败德国,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1944年10月26日,《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在给父亲的家书中这样写道。不久前,这封珍藏了80余年的家书被捐赠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发黄的信纸,工整的字迹,这封信在徐光耀心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饱含了我作为人子的孝道亲情,更有我作为一名战士保家卫国的决心。”走进大学校园,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这些汇聚“宝藏”的场馆既是时代的见证、...
2025-09-25
黄本立 厦门大学供图光谱分析这项被誉为现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慧眼”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冶金、地质、化工、环境监测、生物医药等领域。百年前,中国在这一领域几乎空白。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黄本立怀揣赤子之心,以前瞻视野和无畏勇气,从零起步,开拓进取,带领中国学者在一片荒芜中开辟出原子光谱分析的科研沃土。9月21日,在黄本立百年诞辰之际,回望其波澜壮阔的科研人生,让人由衷感佩。战火中颠沛流离地求学、未及毕业便北上投身建设、...
2025-09-22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柔性纤维电极,植入动物大脑后,其运动可以受人工控制,还可以在动物肌肉组织内长期发挥作用,为脑机接口技术提供了新型传感工具。这是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的。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9月17日23时在线发表于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脑机接口系统中,连接电子设备和大脑的电极,是采集脑电信号的核心部件。当前,传统柔性电极在植入大脑后,一般是在固定位置采集有限信号,无法动态调节。...
2025-09-18
大黄鱼,又叫黄瓜鱼,其体色金黄、嘴唇鲜红、肉质洁白细嫩、营养丰富,有着“国鱼”的美誉。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每10条大黄鱼就有8条来自福建省宁德市,2024年该市大黄鱼产量达21.4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约80%,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人民币。宁德大黄鱼养殖产量何以能占到中国的八成?种业创新是一把“金钥匙”。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的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展厅。林榕生 摄壮大水产种业“芯片”走进位于宁德市的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09-14
唐仲璋与夫人郭如玉。1955年,唐仲璋(右四)在野外调查时与同事、学生合影。《中国吸虫学》 唐崇惕、唐仲璋著《人兽线虫学》 唐仲璋、唐崇惕著【科学家的诗词情缘】 学人小传唐仲璋(1905—1993),福建福州人。寄生虫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福建师范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副校长。1931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48年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进修,1950年回国,任职于福建协和大学(后福建协和大学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等单位合并,...
2025-09-08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刚结束宁夏支教之行的厦门大学学子兰佳祥说。当初正是受到这句话的感召,兰佳祥成为厦大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近日,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发布,由共青团中央推荐的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荣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厦大团委书记张晴介绍,当时,作为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首批高校,厦大响应团中央、...
2025-08-24
前不久,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庄春兰获得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青年人才培育计划项目立项资助,她将在肠道病毒领域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这是厦门大学博士后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厦门大学以“导师赋能-平台筑基-机制护航”的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博士后从学术新手成长为科研创新生力军。“平台建设标准化、资源供给精准化、技术支持专业化”,这是厦门大学科研平台给博士后们的直观感受。王钰本硕博都在厦门大学从事抗衰老相关研究,...
2025-08-19
新闻纵横
在人工智能专业扩招的热潮之下,如何提升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是高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近日,光明日报《教育周刊》连续刊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相关文章,引发笔者共鸣。顺应产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必然选择当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更是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在这种背景下,加强人工智能人才自主培养,无疑是推动人工智能及其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举。我国自2017年起就积极布局人工智...
2025-10-22
在浩瀚太空中,有一颗名为“海丝一号”的卫星,它由厦门大学携手天仪研究院、中国电科38所等单位联合研制,体重仅185公斤,却拥有一双能“穿云透雾”的“慧眼”,是国内首颗C波段轻小型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无论是深夜还是恶劣天气,它都能持续不断地对地面情况进行高清“拍照”,成为洞察万里海天、守护蓝色国土的“太空慧眼”。■“轻小”身躯:一体化设计打破“重量枷锁”在“海丝一号”之前,已发射的适用于海洋观测的...
2025-10-20
在厦门大学——爱奇艺电影修复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中,一支会“变魔术”的电影修复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做最后调试。在成功修复《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兵张嘎》《东方红》《李双双》等多部经典影片并获高度评价的基础之上,11月15日,又一部修复影片《黑骏马》将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重返荧屏、重获新生。影片《黑骏马》宣传海报由厦门大学井迎瑞教授和张艾弓副教授领衔的实验室,作为国内首个影视修复“产学研...
2025-11-04
10月30日,厦门大学2026届毕业生秋季综合类大型双选会暨“凤凰花开,职为你来”2025年度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在思明校区举办。校党委副书记孙理,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智勇深入会场指导就业工作,与用人单位及毕业生代表亲切交流,详细了解招聘情况与求职进展。本次招聘双选会由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商贸服务与生活消费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校友总会指导,学生工作部(处)、校友总会秘书处主办,学生就业创...
2025-11-04
10月31日上午,泉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汤孔忠带队来校交流。校长张宗益会见来宾。校党委副书记孙理参加会见。张宗益代表学校对汤孔忠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他表示,厦门大学与泉州市交流密切、往来频繁,结下了坚实深厚的情谊。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学科、人才、平台等优势,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校地、校企协同,为泉州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与泉州携手开展更深层次、更广维度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多领域合作新路...
2025-11-03
10月30日下午,第50场“月·阅·谈”学习明理活动走进厦门大学。本期活动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通过走进厦门大学博士生课堂、外国留学生课堂,开展专题学习沙龙。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高和荣,厦门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王彦龙,厦门外图集团副总经理林元添出席活动。本期活动分两个篇章进行,通过“讲、读、评、荐”四个环节展开,以导师与学生对话沙龙形式,邀请...
2025-11-03
10月26日上午,厦门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研习班(以下简称“研习班”)第一期结业式暨第二期开班式在科学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孙理出席。孙理代表学校党委向研习班第一期顺利结业、第二期开班表示热烈祝贺,并以“高擎思想旗帜勇担青春使命”为题,为学员讲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党课。孙理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闪耀着真理光芒、凝聚着实践伟力,...
2025-11-02
10月2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何报翔率民革中央调研组来校考察。当天,民革中央与厦门大学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及两岸关系研讨会举行,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会主委欧阳泽华出席,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陈星莺,厦门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荣出席并致辞。张荣表示,厦门大学与民革有着源远流长的深厚情谊,新时代以来,双方在台湾研究、智库决策、课题调研、人才...
2025-11-02
媒体厦大
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能源学院楼内,一台台基于先进电源、负载构成的小型微电网系统悄然运转。没有隆隆作响的机房,也没有纵横交错的电缆,整个实验室的供电系统正通过一套精密的“智慧大脑”实现无缝协同。这是厦门大学能源学院郑志锋教授团队与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先进储能技术集成设施创新平台,运行一年来,这座以智能管理系统为核心的“能源方舟”,以多项突破性技术重新定义分布式智能电力系统的安全与效率。储能技术集成设施创新平台。...
2025-09-26
“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今年就可以打败德国,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1944年10月26日,《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在给父亲的家书中这样写道。不久前,这封珍藏了80余年的家书被捐赠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发黄的信纸,工整的字迹,这封信在徐光耀心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饱含了我作为人子的孝道亲情,更有我作为一名战士保家卫国的决心。”走进大学校园,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这些汇聚“宝藏”的场馆既是时代的见证、...
2025-09-25
黄本立 厦门大学供图光谱分析这项被誉为现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慧眼”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冶金、地质、化工、环境监测、生物医药等领域。百年前,中国在这一领域几乎空白。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黄本立怀揣赤子之心,以前瞻视野和无畏勇气,从零起步,开拓进取,带领中国学者在一片荒芜中开辟出原子光谱分析的科研沃土。9月21日,在黄本立百年诞辰之际,回望其波澜壮阔的科研人生,让人由衷感佩。战火中颠沛流离地求学、未及毕业便北上投身建设、...
2025-09-22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柔性纤维电极,植入动物大脑后,其运动可以受人工控制,还可以在动物肌肉组织内长期发挥作用,为脑机接口技术提供了新型传感工具。这是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的。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9月17日23时在线发表于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脑机接口系统中,连接电子设备和大脑的电极,是采集脑电信号的核心部件。当前,传统柔性电极在植入大脑后,一般是在固定位置采集有限信号,无法动态调节。...
2025-09-18
大黄鱼,又叫黄瓜鱼,其体色金黄、嘴唇鲜红、肉质洁白细嫩、营养丰富,有着“国鱼”的美誉。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每10条大黄鱼就有8条来自福建省宁德市,2024年该市大黄鱼产量达21.4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约80%,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人民币。宁德大黄鱼养殖产量何以能占到中国的八成?种业创新是一把“金钥匙”。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的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展厅。林榕生 摄壮大水产种业“芯片”走进位于宁德市的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09-14
唐仲璋与夫人郭如玉。1955年,唐仲璋(右四)在野外调查时与同事、学生合影。《中国吸虫学》 唐崇惕、唐仲璋著《人兽线虫学》 唐仲璋、唐崇惕著【科学家的诗词情缘】 学人小传唐仲璋(1905—1993),福建福州人。寄生虫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福建师范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副校长。1931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48年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进修,1950年回国,任职于福建协和大学(后福建协和大学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等单位合并,...
2025-09-08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刚结束宁夏支教之行的厦门大学学子兰佳祥说。当初正是受到这句话的感召,兰佳祥成为厦大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近日,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发布,由共青团中央推荐的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荣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厦大团委书记张晴介绍,当时,作为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首批高校,厦大响应团中央、...
2025-08-24
前不久,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庄春兰获得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青年人才培育计划项目立项资助,她将在肠道病毒领域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这是厦门大学博士后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厦门大学以“导师赋能-平台筑基-机制护航”的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博士后从学术新手成长为科研创新生力军。“平台建设标准化、资源供给精准化、技术支持专业化”,这是厦门大学科研平台给博士后们的直观感受。王钰本硕博都在厦门大学从事抗衰老相关研究,...
2025-08-19
文化日历 通知公告
03
11
文化日历
24
10
文化日历
17
10
文化日历
01
09
文化日历
2025-09-01 10:00:19
保欣丽英楼(嘉庚一)404教室
28
08
文化日历
2025-08-28 19:30:18
南光1号楼101报告厅
19
06
文化日历
文化日历
03
11
文化日历
24
10
文化日历
17
10
文化日历
01
09
文化日历
2025-09-01 10:00:19
保欣丽英楼(嘉庚一)404教室
28
08
文化日历
2025-08-28 19:30:18
南光1号楼101报告厅
19
06
文化日历
通知公告
每日一书
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
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季啸风/沈友益编馆藏地:本部-研究资料部-保存本库/研究资料库-1索书号:K258.06/546《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全210册)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整理出版,其内容为影印厦大图书馆珍藏的“‘末次研究所’剪报资料”。“末次资料”涵盖1913至1940年间中、英、日三种文字的16万余篇报刊文章,以“中国问题”为中心加以编辑,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各个主要...
影像厦大
南强红笺
学子风采
附属单位之窗
Top